厦门在线 > 新闻 > 正文

冯锡栋 —— 是坚守纸质书籍温度的人

2024-11-05 10:02:32 [来源:网络]

 

文/曹展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信息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电子屏幕几乎占据了人们阅读的大部分空间。然而,在这股洪流之中,仍有一群人坚守着古老的阅读习惯,承载着对知识的无尽渴望与深沉敬意。他们是时间的守望者,以书页为舟,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搜集、整理、珍藏那些璀璨的文化瑰宝。这部分人依然坚守着纸质书籍的温度,用双手触摸着过往的智慧,让文化之树得以根深叶茂,生生不息。他们热爱书籍,更热衷于收集与珍藏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智慧的纸质文献——首届“南通市十大藏书家”, 通州市“通州市十大藏书家” 排名之首的冯锡栋就是其中的一个。
冯锡栋,其名或许不为普罗大众所熟知,但在南通藏书界却是响当当的字号。他的一生,几乎与书卷为伍,从青涩年华的懵懂探索,到中年时期的执着痴迷,再到退休后的淡泊宁静,每一册书籍都镌刻着他成长的足迹与心灵的蜕变。他不仅是书籍的守护者,更是文化的传递者,指尖轻触那些承载着岁月风霜的纸张,仿佛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着历史的深邃与温暖。他曾担任过南通县二轻公司供销部经理、县明星企业铁木机械厂的厂长。他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曾是南通纺织界的翘楚, 负有盛名的久安纱厂董亊 ,叔祖父是著名数学家杨乐的老师, 叔叔也是国防大学教授…我曾有幸多次踏入了这位资深藏书家的世界,亲身体验了那份对书籍的热爱与执着。

 

 

踏入藏书家的居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面对面高耸的红木书柜,它们如同守护知识的巨人,静静地站立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排列整齐的书籍上,金色的光辉与墨香交织,营造出一种时光静好的氛围。书籍种类繁多,从古籍善本到现代文学,从哲学经典到科学著作,应有尽有,仿佛整个世界的知识都汇聚于此。
在与藏书家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每一本书的收藏都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占有,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冯锡栋说, 在人生中,他始终对书籍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热爱与执着。藏书,这一行为,对他而言,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积累与保存,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与自我成长的见证。每当指尖轻轻滑过书脊,那份沉甸甸的满足感,便如同老友重逢般温暖而熟悉。
藏书,源于对知识的渴望。在这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海量的信息,但书籍所承载的,是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精心编纂的智慧结晶。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火花、情感的流露、历史的见证。我藏书,是因为我深知,只有真正翻开一本书,沉浸在那字里行间,才能让那些遥远而深邃的知识,化作滋养心灵的甘露,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
冯锡栋与藏书的不解之缘,源自一个阳光斑驳的午后。彼时,他尚是对世界充满无限好奇的青年,在别人家古朴气息的书房中,偶然间翻阅到一本泛黄的古籍。那本书封面虽已斑驳,但字里行间却流淌着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他沉醉其中,无法自拔。自那以后,书籍便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闲暇之余,他总会迫不及待地踏入别人家的书房,探寻那些神秘而迷人的知识海洋,从此立志要有属于自己的书房。
随着年岁的增长,冯锡栋对书籍的热爱愈发深厚。他开始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书籍,从最初的连环画、小人书,到后来逐渐涉足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每得到一本新书,他都视若珍宝,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生怕有丝毫的损坏。这份对书籍的珍视与热爱,为他日后成为藏书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藏书,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每一本书,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或喜或悲,或平淡或传奇。当我拥有这些书籍时,仿佛也拥有了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有时,他会因为书中的某个情节而泪流满面,有时则会因为某个角色的坚韧不拔而心生敬佩。这些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与书籍之间建立了一种难以割舍的联系。他藏书,是因为他珍惜这些情感上的交流,它们让他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美好,也让他在孤独时有了陪伴,在迷茫时有了指引。成年后的冯锡栋,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与更加坚定的信念。他深知书籍乃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于是,他将藏书视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与事业,踏上了搜集古籍善本、珍本孤本的征途。无论价格多么高昂,只要是他认为有价值的书籍,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纳入囊中。
然而,藏书之路并非坦途。为了寻找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籍,冯锡栋常常需要跋山涉水,甚至远赴重洋。在这个过程中,他遭遇了无数的困难与挑战,但始终未曾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他常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独特的宇宙,我渴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能够踏入这些宇宙,领略文化的无限魅力。”虽不敢说爱书如命,但他对书的情有独钟却是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程度。十年浩劫时,书店里买不到多少称心的好书,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方面的精品书。1978年5月,这些好书逐步得以开禁。那时,他在南京夫子庙排了一通宵队,买了一部《安娜·卡列尼娜》,喜得他"疯癫"了好几天。几十几年的企业领导和供销生涯,走遍了全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不管工作和生意多忙,新华书店必逛,看到喜欢的书必买。不知不觉,家成了书的世界,家中最大的房间自然成了藏书室,铝合金的书架把整个屋子围了个大半圈,从底到顶上下八层,数千本书籍分门别类,有序叠排,造就了以书为壁的氛围围。走进书房, 犹如走进漫大的历史, 犹如乌瞰着广阔的世界。冯锡栋说, 书柜里的每一本书, 几乎都有一个美好的记忆留在他的心中。街头巷尾、马路地摊有许多廉价的盗版或内容不健康的书籍,他是不屑一顾的。有品位、上品相乃买书、藏书、读书的第一要义,美、趣、佳、雅、高、妙应是我辈买书、藏书者之追求。买书、藏书花去了他不少"银子",但它使他积聚了一大笔"财富",而且是无价的。谈论藏书、读书品文,已有几十个春秋。他酷爱藏书,勤于读书,对书孜孜以求的热诚是一般人所难有的。八十年代初,为购一套价值5000元的《毛泽东藏书》,他毅然戒掉抽了十多年的烟。用他自己的话说,除却多藏点书、多读点书,别无他求,食可无鱼肉,家不可无藏书。读书耗去了他许多时间,但它使他得到了无穷的乐趣,使他得到了充实。尽管冯锡栋的藏书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与地位,但他本人却始终保持着低调与谦逊的态度。他从不炫耀自己的收藏成果,也从不以此谋求个人私利。在他看来藏书是一种责任与使命是对文化的一种敬畏与尊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到书籍的重要性与价值从而珍惜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岁月悠悠,转眼间冯锡栋已步入人生的古稀之年。但他的眼神依然清澈而坚定仿佛还能看见那个在阳光下翻阅古籍的纯真少年。他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了自己的信仰与追求——以双手轻抚历史的智慧以心灵守护文化的传承。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份信念都将伴随着他继续前行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冯锡栋的故事是一段关于书籍、关于文化、关于传承的传奇佳话。他用自己的双手触摸着历史的智慧之光让这份光芒穿越时空的隧道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着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当然,冯锡栋藏书也并非盲目地堆积书籍。他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精心挑选每一本书籍。他会关注作者的背景、作品的风格、内容的深度等多个方面,以确保他所收藏的书籍都是真正有价值的。同时,他也会定期对藏书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它们。这种对藏书的珍视和呵护,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书籍的珍贵和美好。
冯锡栋的主要藏书有古典文学、外国文学、人物传记、社会科学、历史等。还有字、画: 外币、邮票(含台湾发行的所有邮票, 这么全的邮票国内也屈指一个)。
参观锡栋藏书室,你可以感觉到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和学术性。如一部《红楼梦》就藏有多种版本,单"续书"也有二十余种,大有"红学家"的味道。他向我展示了几本珍贵的古籍,每一本都保存得完好无损,封面上的字迹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清晰可辨。他告诉我,这些书籍的保养与修复需要极大的耐心与专业知识,从选择纸张到调配墨色,每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正是这种对书籍的尊重与爱护,让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其生命力。
藏书家不仅是一位收藏者,更是一位研究者与分享者。他常常沉浸在书海中,从中汲取智慧与灵感。他向我讲述了许多书籍背后的故事,那些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在他的口中变得生动而鲜活。他还热衷于组织读书会,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书中的思想,分享阅读的心得体会。在这个过程中,书籍成为了连接人心的桥梁,也让他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与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书和在线阅读逐渐成为主流,但藏书文化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冯锡栋始终认为,纸质书籍独有的触感和墨香,是电子屏幕无法替代的;而书籍的实体存在,更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此外,藏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积累与沉淀的过程,它不仅丰富了个人的精神世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藏书对冯锡栋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情感寄托。它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情感的世界里徜徉、在成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冯锡栋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会继续藏书、读书、思考、成长,让书籍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和伴侣。
访问这位久负盛名的藏书家,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书籍的魅力和藏书文化的深远影响。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如藏书家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藏书则是我们与过去对话、与未来相连的桥梁。”愿我们都能成为书籍的守护者,让这份文化的火种永远燃烧下去。

焦点图